光伏产业的技术革新已经远超市场预期,随着高效率单晶硅的应用,行业内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经达到0.7~0.8元,加上政府补贴,与0.4元附近的传统能源度电成本差距已是不断缩小。而在8月6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中“经济转型进行时”栏目报道了中环股份,以下是报道内容:
主持人:拼价格的时代已经结束,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最近,天津一家光伏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效单晶硅技术,把光电转换率提高了30%以上,解决了太阳能发电成本高这一世界难题。
中环总工办主任:现在,常规的太阳能发电成本大概是0.7~0.8元左右,我们的产品的上网电价有望降低到0.4元以下。
主持人:手握核心技术,企业自然有了底气,目前,正在与美国光伏企业合作,在内蒙古等地建立大型光伏电站。
中环沈总:根本不怕任何人的双反,他没法反,我们有一定的议价权。
《新闻联播》中关于中环股份度电成本即将低于0.4元的报道,如同在光伏行业内投下了一枚炸弹,引起了全行业的热烈讨论,甚至是竞争对手的“炮轰”,不少业内企业认为“吹嘘成分大,实验室技术,商业化不大可能”。
一则报道缘何引发巨大争议?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究竟是怎样的概念?火力发电的成本就接近于0.4元,与全国各地煤炭产区的煤价不同、人力成本的不同有所差异。因此,中环股份如果能做到大规模量产的商业化运营度电成本低于0.4元,即使不算国家补贴,也能直接与传统能源竞争。而由于太阳能高效率、清洁资源的属性,做到0.4元以下度电成本,也将意味着传统能源已无竞争优势。
中环股份0.4元度电成本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近日,记者对中环股份的光伏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梳理。中环股份历史上是半导体企业,在技术方面有历史积淀,公司的单晶硅N型片产业化转换率达到22%~24%,国内产业化单晶硅N型片转换率不超过20%,从制造成本角度看,电池效率每提升1%,将使得光伏电池组件的成本下降6%左右。而更令人吃惊的是,中环股份应用直拉和区熔融合工艺的CFZ单晶硅片转换率更是高达24%~26%。
上述高效率单晶硅片将与美国sunpower低倍聚光(LCPV)的C7技术融合,共同应用于合资建设全球最大光伏电站——华夏聚光7.5GW项目。采用 7倍聚光技术减少昂贵材料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土地使用面积和光伏发电成本。中环股份的高效率晶硅片与C7系统的互补,以此实现0.4元以下的度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