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下,横琴东南面山脚下的工地里依旧热火朝天。数月后,这里将伫立起一座红瓦白墙的小楼,就连围墙也全部用绿篱代替,充满时尚感。这就是年内将投产的横琴第二座3C绿色变电站———220千伏环澳(富祥)变电站,它将和横琴首座3C绿色琴韵变电站形成互补,确保横琴地区的供电性能更加稳定和强健。
当然,这只是南方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其中一环。伴随着横琴、高栏风电场先后投入运行,东澳岛风、光、柴、蓄联合的独立微电网系统的初具雏形,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或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珠海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变电站中的“战斗机”
按照横琴新区的规划发展,预计到2015年,横琴新区的电力总负荷将达到18万千瓦,用电量9亿千瓦时;到2020年,总负荷将达到51万千瓦,用电量25.5亿千瓦时。
为了更好的促进新区发展,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完成了《先进电力技术示范区(横琴新区)智能电网规划》报告,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智能电网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分布式能源利用、微电网建设、智能输电、智能变电、配电网构建、智能用电、智能调度和生产指挥等技术平台,实现横琴岛“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智能变电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底投产的220千伏琴韵变电站是全国首个按“3C绿色”电网标准建成的220千伏变电站。它不仅实现了220千伏直降20千伏电压层级,还结合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网控制技术,实现20千伏智能环网控制算法、信息流全回路动态跟踪技术、SMV采样值在线诊断技术等10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了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运用数字化技术预判设备可能存在的隐患,将设备故障消灭于萌芽之时。据了解,目前正在施工中的环澳(富祥)变电站,以及横琴规划的其余4座变电站也都将参照这种模式。
电压直降技术国际领先
与10千伏比较,20千伏配电网架构究竟有何神秘之处?珠海供电局基建部副主任刘仁亮解释,通常变电站都是采取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的电压等级,而琴韵、环澳(富祥)却是220千伏-20千伏,节省了一个电压等级。“传统变电站大约需要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而3C绿色变电站则只要8千平方米就足够。”此外,3C绿色变电站在控制电缆方面还能再节省35千米。这也就意味着,在基本不增加投资成本的情况下,配电网的输送能力可提高一倍,还能减少电力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同时,还可以减少变电站的布点密度,节约土地资源。
2013年,琴韵变电站在工程建设和技术研究方面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和南方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奖;“3C绿色变电站智能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通过南方电网公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如此评价:“琴韵变电站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个别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对变电站的智能化运维、保护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起到先行先试、总结提升的作用,是智能电网研究、运用、实践开展的有益探索,在南方电网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将成珠海智能电网名片
除了积极探索智能变电技术外,珠海供电局还大力推进beplay规则 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不仅协助南网综合能源公司推进桂山海上风电场前期工作,第一批海上风电机组将于2014年正式并网发电。同时,积极支持国电高新区分布式能源站、西坑尾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等接入电网,为珠海市注入清洁能源。并全额收购已建成的横琴、高栏风电场和珠海市垃圾发电厂的上网电量。
此外,珠海供电局开展智能电网电力通信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建成了全球专网中首个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TD-LTE无线宽带专网,实现覆盖范围大和接入容量大、建设速度快、终端用户接入简便和运行维护简单、节省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等要求,为智能电网全面应用提供了通信支持。
“横琴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和天然气等beplay规则 ,而且新区处于开发建设初期,十分适合智能电网建设。”珠海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供电局将紧抓机遇,以横琴新区为切入,在智能电网建设和beplay规则 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将横琴新区电网建设成为珠海智能电网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