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声称他们可以开发完全
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其革命性堪比亨利·福特的连续装配线。1913年,福特完全改变了制造流程,把Model T的装配过程拆分成了84个不同的步骤,汽车在一条输送带上就可以完成组装。它给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将一辆汽车的装配时间从12小时缩减到90分钟。借此,公司把Model T的成本从850美元减少到30美元,而且每24秒就能制造一辆车。截至1927年,福特已经卖出了1,500万辆Model T,连续装配线也成为了汽车制造业的基础,一直至今。尽管借助机器人的自动化作业极大增加了汽车制造业的效率,但最后的装配流程仍然是由人工完成的。
特斯拉打算利用公司先进的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他们2016年11月收购Grohmann Automation获得的先进自动化制造能力,建立一家高产量且制造成本大大降低的汽车工厂。特斯拉在博客上谈到了这个有趣的设想:“工厂本身比产品更像是产品。”特斯拉相信,他们可以极大增加产量,减少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从而引领下一次制造业革命。
那么为什么其他汽车厂商不去效仿并超越特斯拉呢?首先,他们的产品和工厂都受到了历史原因的拖累。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制造难度远远低于内燃机汽车。他们的Model S只有不到20个活动部件,以内燃机为引擎的汽车则有将近1,500个。这就意味着特斯拉汽车的组装更简单,联系的供应商更少,零部件的库存负担也更轻。此外,特斯拉不需要应付工人工会,复杂的供应链,或留存下来的经销商网络。没有了这些,特斯拉就不必担心工人、供应商和经销商拖后腿,专心于颠覆性创新。
为了有朝一日达到苹果的规模,特斯拉需要在制造上比“亨利·福特”更加高超。还需要像“史蒂夫·乔布斯”一样利用营销,让产品在国际上拥有巨大的需求。苹果的iPhone是国际性产品,在纽约、孟买、北京等地方都能大卖,只需要一点增量投资。然而,特斯拉需要从零开始去建立充电的基础设施和经销商网络,这是一个相当耗资和耗时的过程。他们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去建设。中国是重要的海外市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是。他们还计划在印度推出Model 3。
特斯拉雄心勃勃的道路上会有很多阻碍。怀疑者指出,特斯拉在追求远大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耗尽资金:他们需要投资的领域包括生产设备、电池制造、充电设施和经销商网络,想要达到他们需求的规模,投资规模就会过于巨大,收回成本的时间也漫漫无期。特斯拉收购Grohmann也不太顺利,后者的创始人和前任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格罗曼上个月与马斯克意见相左,之后离开了公司。
此外,在传统汽车厂商之外,特斯拉还有其他竞争对手。谷歌(Google)、优步(Uber)和中国的百度(Baidu)等科技公司都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然而,这些竞争者也可能成为特斯拉的客户,因为相对于自动化生产,他们对技术和服务更感兴趣。
特斯拉能否在国际规模和盈利能力上达到苹果的高度,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不过我们有三个理由保持乐观。首先,特斯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可能让公司的畅销车型如Model 3产生巨大的利润——苹果iPhone的成功公式就是大需求+高利润。其次,特斯拉的目标很单纯,个人魅力出众的创始人只想赢得全球统治地位——就像亚马逊(Amazon)的杰夫·贝佐斯和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一样。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竞争中,企业家往往会是赢家。
最后,历史显示,颠覆的力量往往不会来自在位者。特斯拉在颠覆工厂生产的方式——这是现有的汽车厂商很难去实现的。如果特斯拉可以彻底改造汽车,改造汽车工厂,他们就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下一个苹果。摘自工控网
- 下一篇:物流行业对智能技术研发等领域人才需求迫切
- 上一篇:中控与丹东百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